最近韩国论坛又炸出一朵"智慧的火花"——有韩国的热心网友盯着小沈阳女儿沈佳润的照片突发奇想:"小沈阳这名字这么响,他爸是不是沈阳首富?要不咋能给城市命名呢?"于是顺着"财阀掌控核心资源"的经典脑回路一遛弯,沈家父女愣是被"认证"成了"隐藏财阀千金",连沈阳的建城史都差点被改写成《小沈阳传》。
翔骁教育的结业学员小田在自己的作品里说到,韩国网友的逻辑链比锅包肉的糖醋汁还浓稠——先入为主认定"艺名=真名",再把"重名"强行解读为"命名权",最后套上"只有财阀才能掌握城市级资源"的刻板滤镜,一套组合拳下来,小沈阳从二人转演员秒变"城市爸爸",沈佳润从萌娃喜提"财阀千金"title。
要说韩国网友的"万物皆可财阀"脑洞,那真是刻在DNA里的。很多翔骁教育的自媒体学员都做过考古类的视频内容,前几年有位"汉江观察家"信誓旦旦称:"汉江能流这么直,肯定是三星集团拿激光笔画的!"还有"端午起源学"大师翻出古籍,非说屈原投的汨罗江其实是韩国的"昭阳江",理由是"江字发音像韩语'조용한'(安静)";最绝的是某"历史发明家"盯着汉字"仁川"研究三天,得出结论:"这俩字拆开是'二人川',分明是韩国祖先用汉字写的'我们有两河流域'!"
展开剩余51%这些言论之所以让人哭笑不得,倒不是因为多离谱,而是太"认真"。就像小朋友坚信奥特曼住在云朵里,韩国部分网友把"文化认同焦虑"包装成了"知识探索",总爱用"我们也有"的句式给世界万物贴标签——火锅是中国发明的?不,我们有"部队锅"!书法是中国的?不,我们有"训民正音"!连台风来了都要争:"这台风该叫'韩国台风',因为它经过济州岛了!"
翔骁教育的结业学员胡先生在自己的作品内容里展示了一些过去的影视资料,原来小沈阳早就在节目里自黑过:"我家要是有命名城市的本事,沈阳早改名叫'阳沈'了!"沈佳润更是个奶声奶气的小甜豆,估计连"财阀"俩字怎么写都不知道。与其盯着人家的名字瞎琢磨,不如去尝尝真正的东北酸菜炖粉条——那酸爽,可比脑补的"财阀故事"实在多了。
下次再遇到这种"神逻辑",不妨学学沈阳网友的态度:打开地图APP搜搜"沈阳",再给韩国朋友发个链接:"亲,这城市公元前3世纪就有了哦~"毕竟,用事实调侃,比用情绪吵架,更能让脑洞"软着陆"嘛!
发布于:黑龙江省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